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闪电战2帝国覆灭(论闪击战的覆灭)

导读 关于谁是德国闪击战的始作俑者,军迷们是颇有些争议的。不过作为二战战史的军迷,我更倾向于一个说法。即闪击战的创始人是古德里安将军,曼施坦因是强有力的支持者。而隆美尔则是

关于谁是德国闪击战的始作俑者,军迷们是颇有些争议的。不过作为二战战史的军迷,我更倾向于一个说法。即闪击战的创始人是古德里安将军,曼施坦因是强有力的支持者。而隆美尔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践行者。在苏芬战争后期,前线苏军的伤亡人数是巨大的。这让德国将军们发现苏军大兵团作战的软肋和脱节之处。而且大部分在与白俄部队作战成长起来的连级指挥员同他们的上级一样被清洗掉。苏德战争之前的苏军战力是大打折扣的,令人堪忧的,这就注定了巴巴罗莎计划尚未开始,战争的天平⚖️已经有所倾斜了!

闪击战并不神秘!德军在入侵低地国家及与英法联军交火时已显露雏形!隆美尔曾经让一个普通的步兵连同一个坦克排组成进攻队形,即未来装甲师的框架。这种连级单位的步兵伴随坦克进行突击的模板,被德军广泛应用到集团军,装甲师等一线作战部队。闪击战核心是利用装甲集群的强击贯穿力,撕开苏军防线上的任何一个缺口,再让坦克的冲击速度发挥到极致,从而大纵深的楔入苏军防御纵深内部,再利用坦克的机动性对敌纵深形成有效的穿插割裂,以期合围,聚歼残敌。当然闪击战的一击得手,与苏军在西线方向上的预判和失误关系极大。苏芬战争中暴露出的所有问题,都在西方面军的防御阵地上展现无遗。长期在筑垒地域享受和平时光的苏军们对闪击战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凌厉攻势估计不足,甚至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而战略上的总退却也是让闪击战得以大施拳脚的助推剂!

大概苏军内部都对闪击战产生了小小的恐慌。只有一个人对闪击战不感兴趣。他是铁木辛格元帅。他用二三个步兵师拖住德军五六个精锐师的作法在统帅部看来与自杀无异。他甚至被统帅本人批评为行动迟缓,贻误战机!统帅部认为此时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反击,冲锋与反冲锋。只有那样才会最大程度的鼓舞士气,但事得其反,苏军在阵容不整的情况下组织的反击都将是徒劳的,更多的苏军被俘,被合围,被全歼!

当然苏联不是波兰,它有广袤的疆域和大纵深防御空间!时间一长,闪击战的致命弱点出现了。装甲集群推进过快,与步兵师严重脱节。而且兵力过于分散,形不成强有力的拳头。在苏军层层阻击的大纵深防御体系里,已经尽现疲态。最要命的是油料给养跟不上坦克的行进速度,使得前线部队不得不停下脚步,坐等弹药油料的到来。闪击战终于灵光不在了!

当然,闪击战的优势不单单是表现在装甲集群突击上,德国强大的空军对其強有力的支撑是密不可分的。前线苏军往往要面临空中,装甲突击,地面炮火的三线火力绞杀。若不是苏军顽强抵抗,估计莫斯科也会落入敌手!这样的进攻模式又与今天的合成旅的框架惊人的相似。闪击战的成功之处是战争的突然性,战术上的锋利无比,及其各种突击火力的合理配置。如此猛烈的进攻步调,估计哪个国家的军队也白搭。也许苏军的总退却策略让德国将军们昏了头,战争的前程太过顺利了。他们也高估了闪击战的真实能力。苏联将重工业转移至东乌拉尔山脉地区,西线的兵力向中心收缩,这些举动的确迷惑了德国将军们的眼睛。在他们的世界里战争是门高超的艺术,而苏军指挥员完全是一窍不通的泥腿子,失败的结局是难免的。但纵观世界战争史,还从未因为某个战争狂人的意志为转移!

闪击战失败的原因很多。天时地利人和,在苏德战争后期,德军已经失去了一切,焉有不败之理?由此看来,不义之师,必不可久!这也许就是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之流应该深度思考的问题吧!但无论如何,闪击战为未来战争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作战模式,也为陆军装甲师的组建提供了优秀的教材。在这一点上看,闪击战还是可圈可点的,功不可没的!谢谢军迷朋友们的鼎力支持!作者谢谢大家了。咱们后会有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