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惊天动地2官网(跨越时空 英雄回家—记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寻亲的故事)

导读 惊天动地2官网文章列表:1、跨越时空 英雄回家—记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寻亲的故事2、记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隐姓埋名人3、老妖股又疯了,一个涨停也让30万股民泪流满面:去

惊天动地2官网文章列表:

惊天动地2官网(跨越时空 英雄回家—记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寻亲的故事)

跨越时空 英雄回家—记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寻亲的故事

清明前夕,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松柏无声,鲜花不断。

  长逾百米的英名墙上,镌刻着19万多抗美援朝烈士的名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曾是一张张青春的面庞。

  接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让英雄回到亲人的怀抱,始终牵动着14亿多中国人的心。2014年以来,累计有8批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并安葬于此,已有10名烈士“找到”亲人。

  魂归故里,精神永存!

8年间825位英雄回家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2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多少英雄儿女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据统计,在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多名中华好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

  离家还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

  从2014年至2021年,中韩双方已连续8年成功交接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随前7批烈士回国的7141件遗物中,除了锈迹斑斑的钢笔、印有“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字样的搪瓷杯,还有多枚清晰可辨的印章,上面分别刻有烈士的名字。

  这些烈士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并散葬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以南,后经韩方发掘、鉴别后,集中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双方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每年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

  为了迎接长眠他乡的“最可爱的人”回家,国家每一次都举行隆重的仪式。当护送烈士遗骸的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战机腾空而起,伴飞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专机降落,机场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

  当载有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从机场驶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时,路边的迎接队伍绵延了10多公里。市民们沿途站立,眼含热泪,挥动着国旗,迎接阔别祖国多年的英雄。

  43岁的王春婕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了18年,迎接了每一批归国志愿军烈士。最令她动容的,是2014年3月28日首批烈士遗骸灵柩抵达时的场景。

  当时,许多志愿军老兵和烈士家属早早地就守在陵园门口。“当载着棺椁的大巴车驶近时,一位阿姨边哭边喊‘爸爸、爸爸,你回家了!’”每每忆及这一幕,王春婕都泪眼婆娑。

  “其实,她并不知道回来的有没有她父亲,但她也要喊一喊,哪怕有一线的希望。”王春婕说。

  90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已经记不清他迎回了几批战友。“只要听说兄弟们回来了,我都要去接他们。”李维波嗓音嘶哑,喃喃地说道,“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知道,你们都是我的战友、亲人,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的血没有白流!”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3日上午,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参加仪式的人们肃穆站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

  伴随着军乐队奏响《思念曲》,礼兵们抬起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凝视着烈士棺椁,默默送别英雄。

  曾多次到陵园迎接英雄们回家的志愿军烈士张树珊的女儿张润英说:“我是烈士的后代,看到他们,就跟看到父亲一样。”

  1953年牺牲的张树珊烈士安葬在朝鲜,再也没有回来。

  72岁的张润英说:“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了他们,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让迟归的英雄回到亲人的怀抱

  人民英雄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3米多高、近200米长,黑色的大理石墙面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一排排金色字体。置身于英名墙前,人们不禁感慨,这些奋不顾身、为国牺牲的英雄,是什么铸就了他们的碧血丹心、一腔赤诚?

  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这种精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铸就了我们“最可爱的人”。以国之名,尊崇烈士,铭记历史,是对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英烈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与延续。

  从韩国归来的825位志愿军烈士绝大多数为无名英雄,如何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与亲属“相认”?这不仅是广大烈属和健在老兵们的迫切心愿,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

  2019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在网络发起“寻找英雄”活动。最直接的依据是工作人员从上千件烈士遗物中发现的24枚个人印章,上面文字清晰可辨。

  “寻找英雄”的活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人们怀着“昨天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我们为他们做一件事情”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其中。

  大海捞针,也不放弃。在帮助许玉忠烈士“认亲”的过程中,河北沧州的媒体进行了10多期的专题报道,当地还自发成立了民间烈士寻亲公益组织配合政府部门,终于在烈士原登记地河北青县相邻的河北沧县找到了许玉忠亲属。

  为确保认亲结果科学、准确,相关部门破解一系列难题,采用了DNA检测的技术手段。

  从2014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分期分批对烈士遗骸DNA样品进行采集分析。这些样品由于在战场上掩埋,加之长年累月雨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侵蚀,对DNA提取和分析鉴定带来极大挑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升启介绍,科研人员怀着尊重每一位烈士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解决了烈士遗骸DNA提取的这一关键难题,并建立数据库,为烈士身份鉴定和亲属认亲奠定了基础。

  如今,每位成功认亲的烈士亲属家中,都珍藏着一本DNA鉴定书。烈士许玉忠的鉴定证书上这样写着:经DNA比对分析,支持506棺椁内编号为10506遗骸样本所属个体与许同海、许同桥、赵春海、赵春河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在排除外源干扰的前提下,综合辅助资料,支持506号棺椁遗骸属于许玉忠烈士。

  2019年烈士纪念日前夕,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首次认亲仪式,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周少武六名志愿军烈士确认了身份,与亲人“团聚”。这是回到祖国怀抱的在韩志愿军遗骸首次与亲人相认,现场多位烈士亲属紧抱棺椁放声痛哭,令人泪流满面。

  2020年,随第七批烈士遗骸迎回国的有9枚烈士印章,退役军人事务部第一时间采集了所有迎回烈士遗骸的DNA信息,并结合战史资料和印章等遗物寻找线索。最终,林水实、吴雄奎、梁佰有、展志忠四位烈士确认身份并找到亲属。

  2021年9月3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举行安葬仪式时,来自河南新蔡的展保成作为亲属代表来到英名墙前,找到了爷爷展志忠的名字。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在盼着爷爷魂归故里。”53岁的展保成手捧用白布包裹的家乡泥土,慢慢打开,给爷爷磕头。那一刻,思念化作泪水,模糊了双眼。“爷爷回来了,奶奶的心愿也了却了。”

英雄从未远去 寻找还在继续

  “如今,一批又一批志愿军英烈回到祖国大地上安息,有的战友还找到了亲人,这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安慰。”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程茂友说,这充分表明祖国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埋葬在异国他乡的英雄儿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找寻英雄,缅怀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勇毅前行。

  起始于2019年的烈士认亲活动,在社会上汇聚的英雄志、爱国情持续不减。河北沧州的媒体人和社会志愿者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民间烈士寻亲公益组织,已经为在淮海战场上牺牲的9名英烈,以及深州市的马占民烈士、邯郸市的李铁连烈士找寻到了家乡和亲属。

  2020年,辽宁鞍山的弘莲公益性公墓设立荣誉军人博物馆,为安葬在这里的抗日战争老兵、解放战争军人、抗美援朝英雄无偿提供展柜,通过展示军功章、证书和革命遗物,讲述他们的事迹。公墓负责人葛继红说,博物馆收藏的老兵故事不一定惊天动地,“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凡人英雄’,更能点燃人们的家国情怀。”

  作为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后方,辽宁各级部门想方设法帮助烈属寻亲。2019年11月,在丹东东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陕西省宝鸡市76岁退休工人梁均尧终于在东港市长山镇大顶子村的一处山坡,找到了三哥梁耀欣的墓地。

  梁耀欣1953年参军,1956年12月随部队途经东港长山镇时,因交通事故而牺牲,被就地安葬。几十年来,家人一直没有放弃打听梁耀欣的信息。“三哥始终是全家人的牵挂,父亲去世前,最大心愿就是寻找三哥下落。”梁均尧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终于可以告慰父亲、母亲和三哥的在天之灵了!

  根据中韩两国达成的共识,双方将继续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鉴定,每年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有关部门将继续组织做好烈士寻亲工作。

  下一步,退役军人事务部将为在韩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建立亲属DNA数据库,并分期分批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DNA信息采集工作。数据库建成之后,每年归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就可以随时与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的DNA信息进行比对,尽可能让更多的无名烈士“有名”,并“找到”他们的家人。

  对于72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人民从未忘记。2020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国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向志愿军老兵等颁发纪念章。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经翻修改造后,也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参观者络绎不绝。

  近两年,《长津湖》《狙击手》等电影火爆大银幕,成了现象级电影巨作。电影里感人至深的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正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场遍地是英雄。志愿军将士总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成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对于11岁的沈阳小学生张梓潇而言,72年前的那场战争离他很远,之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太姥爷也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张梓潇去年3月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做志愿者。如今,他不仅可以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先辈们的英雄故事流利地讲给参观者,记忆中太姥爷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他是全家的骄傲,也是我的榜样。”张梓潇说,“我要把‘最可爱的人’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记者徐扬、王炳坤、赵洪南)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记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隐姓埋名人

当年代号“真空阀门”

记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隐姓埋名人”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的“报国讲坛”首场报告会上,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动情地说:“我为自己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作出了切实贡献而感到光荣和自豪,那一段为蘑菇云早日升空而奋斗的峥嵘岁月,给了我一生的教益,那就是:要永远为我们的国家努力奋斗!”

话音未落,会场掌声雷动。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名叫柳襄怀,60年前,他曾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心脏”——“甲种分离膜”制造技术的攻关研究。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柳襄怀和当年一起攻关的战友们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一辈子的骄傲。

原子弹的“心脏”

原子弹的“心脏”是一种叫做“甲种分离膜”的核心元件。它的作用在于将铀-235和铀-238这对“双胞胎”同位素分开,提炼出高浓度可用于发生核裂变反应的铀-235。

60多年前,全世界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美国、英国和苏联。苏联专家撤离中国时,带走了分离元件技术资料。面对国际封锁,我国自力更生。1960年,国家设立绝密项目,对“甲种分离膜”的研制进行攻关。

起初,这一项目交给上海冶金研究所、沈阳金属所、复旦大学和北京原子能所4家单位。后经过综合考量,国家将该研制任务集中下达到上海冶金研究所。1962年春节过后,4个单位的60多名攻关人员在上海冶金研究所集结,成立了代号为“真空阀门”的第十研究室,对外称“7支部”。

这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团队,很多人都在30岁上下。时任上海冶金研究所副所长的吴自良,担任第十研究室的室主任和技术总负责。为加强党的领导,从部队和工厂调来了正、副两位党支部书记。还专门建立了保密室,负责攻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研究物件的保密保卫。

1961年,24岁的柳襄怀从复旦大学原子能系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上海冶金研究所,直接参加了国家绝密项目“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攻关研究,主要从事分离膜的分离系数测量及分离元件的表面处理研究。

分离膜由耐六氟化铀腐蚀的金属做成,上面有无数让气流通过的微孔,要求均匀而密集。扩散分离膜的孔径是纳米量级,非常精细,涉及众多学科,要解决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工艺问题,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技术工程。在扩散分离工厂中,分离膜元件的用量很大,以万支计。

分离膜研制过程极其复杂,包括粉末制备、分离膜及分离膜元件制备、分离膜元件性能测试及表面处理、元件分离性能的运行鉴定等。在第十研究室主任吴自良领导下,设立分别由金大康、邹世昌和李郁芬为组长的三个研究大组,分头进行研制。最后,由北京615研究所进行运行测试验收。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1963年底,“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实验室研发工作完成,并通过了运行鉴定,性能超过苏联产品。在研发的同时,由上海冶金局建立的材料加工厂,中试生产出了2700支甲种分离膜元件,提供扩散厂使用。

1965年,“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项目通过国家鉴定,并在四川建厂进行大批量生产。到1968年,共生产出400多万支分离膜元件。直至1984年,“甲种分离膜”经过近20年的使用,分离性能依然良好。

“甲种分离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及随后的氢弹成功爆炸作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吴自良是上海唯一的受勋人员。

获此殊荣后,吴自良把重达一斤的金质奖章交给了上海冶金研究所。他说:“国家给予的‘两弹一星’荣誉,是同一战壕里的人们用青春和血汗换来的,不只属于我自己。”

鸟笼报警器

柳襄怀回忆说,当年“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研究,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大热天里,冶金所无空调、无电扇,研究人员常常汗流浃背。为了避免流下来的汗水打湿设备、弄坏机器,大家就利用早晚时间工作。早上五六点钟进实验室,直到上午9点钟回宿舍进行业务和相关学习,到下午五六点钟再开始搞研究,直到深夜。

在生活上,同事们8个人住一间集体宿舍,吃的是薯干烧饭,很少有娱乐时间。没有无线电,更没有电视机。柳襄怀自制的一台矿石收音机,成了大家工作之余休息放松的“神器”。

研究用气体要搬钢瓶,当时大楼里没有电梯,柳襄怀就和一位复员军人一起,用肩膀把大钢瓶扛上四楼实验室。体重不到100斤的他,常常被沉重的大钢瓶压出眼泪来。

不少研究工作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给科研人员带来健康隐患。当时也没有很好的防护设备,但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还想出各种“土办法”来应对。

有一次,上级领导到第十研究室的第一大组检查工作时,发现实验室里竟然挂着一个鸟笼,小鸟正在笼子里啄食,就好奇地问:“你们搞保密研究,怎么还养鸟啊?”研究人员回答说:“我们工作中的粉尘和气体毒性都很大,这鸟笼就是报警器啊!”领导很感动。

有些用于工艺实验或测试的气体制备和应用也有毒,如果从容器或仪器中泄漏出来,就会伤害身体,科技人员便索性把一些工作搬到大楼屋顶上去做。

“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还是有些同事没能避免毒气的侵害。我在复旦大学的同班同学史佩枋,做实验时总是冲锋在前,经常接触到泄漏的有毒气体,日积月累,40多岁就罹患肺癌,过早地离世了。”柳襄怀痛心地说。

史佩枋离世后的30多年里,他的爱人李美娟都一直不知道他是干什么工作的。直到2014年,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时,看了柳襄怀作报告的资料,李美娟才得知丈夫付出生命,是在为我国的原子弹研制默默无闻作贡献,她悲喜交集,给柳襄怀写来一封信:“看过您的报告材料后,心中的酸、苦、辣一举翻了起来。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保密工作人员,真不容易。隐姓埋名,无名无利,对家人有口难言,用生命去做国家安排的工作。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

殚精竭虑的日日夜夜

当年“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三个攻关大组的分工与责任是:第一大组负责研制分离元件用粉末,必须是能制成性能合格元件的粉末,还要求能小批量生产,供应分离元件试生产。第二大组负责成膜工艺,制成性能要求合格的元件。第三大组负责性能检测分析和理论研究等相关技术问题。

1962年,攻关进入关键阶段,第一二大组日夜奋战,摸索用各种新老方法和工艺条件,制成多种原料粉末,做出一个又一个分离膜样品。但测试后,分离膜性能总差那么一点点。

第一大组组长金大康当时只有34岁,他心急如焚,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经常夜里一两点钟突然往冶金所跑,到四五点钟又回家躺一下。他的爱人很不解:为什么深更半夜还要往所里跑?国家的绝密工作,即使对配偶也不能提及。金大康便总是以担心钢瓶阀门未关好、实验室窗户还开着等理由搪塞过去。

那段时间,金大康和组员们取消了一切节假日,以实验室为家。一个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们:外国人搞得出的,中国人也一定搞得出,并要搞得比他们更好!

经过几千次反复实验,不断分析失败原因,找规律,总结经验,1963初,第一大组的一个小组制成的一种原料粉末,使第二大组研制的分离膜性能,终于达到了要求。大家再接再厉,按照第三大组分析苏联样品得到的信息,金大康指导张敏和杨华丽等人,在所制的粉料中加入微量的某种金属元素,防止了分离膜微孔收缩现象,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第二大组组长邹世昌当年只有28岁。在他的领导下,全组同志“昏天黑地”地艰苦奋斗,越过一道道关口,解决一个个难题,分离膜元件样品制造出来了。但是,焊接成型遇到了困难。

当时,我国生产供应的焊头性能较差,达不到分离膜元件焊接工艺的要求。邹世昌想起在苏联留学期间,曾研究出一种高强度、高电导、热稳定性好的合金新材料,于是决定将这种材料加工成焊接电极,用于分离膜元件焊接。同时,又从中科院沈阳金属所请来焊接专家,大家一起进行分离膜的焊接成型试验,终于取得成功,解决了一大难题。

到1963年年中,各个大组的难题都攻克过关,甲种分离膜的研制任务终于圆满完成。试生产的元件经使用考验,性能超过苏联样品。消息传到北京,获得连连好评:“这么快就解决了制造原子弹的关键难题,震动!开心!”

做隐姓埋名人

代号为“真空阀门”的第十研究室成立以后,上海警备区曾提出派解放军到上海冶金研究所,保卫绝密攻关研究。但研究所党委书记万钧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这样目标反而太大,婉拒了,又新建了一个保密室,并从上海一家工厂调来支部副书记徐惠英,负责整个项目的保密工作。

当时在上海,工厂是效益最好的单位,徐惠英每个月工资有90多元。调到冶金所以后,不仅工作压力大,工资也下降到30多元。但她毫无怨言,甚至准备付出生命代价来完成这项工作。她说:“我们的绝密工作随时被敌特注视,有一定危险性。万一我出事了,或病故了,要将我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

作为国家绝密项目,所有参加“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人员都经过了严格审查,必须家庭出身好,政治上绝对可靠。所里的保密纪律极为严格,进出实验室要登记,实验室之间互相隔离,不允许人员任意串门,对任何人都不能谈及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保密工作有它的特殊性,甚至连找对象也要经组织的审查和批准。尽管如此,大家都听从组织意见,全心全意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最终完成任务。

参加了国家绝密项目,不允许发表文章,不能参加学术会议。从复旦大学来的第三大组组长李郁芬教授,隐姓埋名许多年,为分离膜的研制和实用化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业务水平很高。但她在学术界却不为人知。以至于改革开放后老同学碰到她时,都吃惊地问:“这些年不见你发表文章,学术会议上也见不到你,你到哪里去了?我们还以为你从地球上消失了呢!”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得准确的物理参数,以建立正确的处理工艺,必须去北京615所进行元件分离系数的精确测定。柳襄怀等攻关人员,曾多次和带有武器的保密室同志一起,带着集体研制完成的分离膜元件样品,由研究所派专车送到上海北火车站,坐上前后有乘警警卫的软席卧铺包厢去北京。到达北京车站后,再由615所专车来接。

那个年代,一个年纪轻轻、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享受此等特殊待遇,一般人很难理解。柳襄怀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北京途中,他坐在卧铺包厢外面的过道上欣赏窗外景致。一位乘警走过来,严肃地问他:“喂,你是坐哪个车厢的?”他没说话,用手示意。乘警显然不相信,再一次严厉地问:“我问你,你是坐哪个车厢的?”这一次,他明确告诉乘警:“我就是住这个房间的!”

温暖的大家庭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段充满温暖的岁月。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大家心无旁骛、齐心协力,不计较个人得失,终于完成了国家交办的重要任务。”柳襄怀说。

第十研究室组建之初,攻关队伍有60多人,后来根据需要,增加到近90多人,来自全国多个单位。为了早日完成攻关任务,许多人为国家舍小家,逢年过节都不回去与家人团聚。保密室的工作人员顾盘仁,连续两个春节都是在实验大楼里过的年。

第十研究室党支部书记汪泽,从部队调来以后,工资也下降了许多,但他从不计较,一心扑在工作上,积极做好来自不同单位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协调工作,还非常贴心地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得知冶金所有些攻关人员结婚后两地分居,就千方百计地将他们的爱人调来上海,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在当年,是非常不容易办到的事。

当年在上海冶金研究所,虽然大家不知道神秘的“十室”到底是干什么的,但都明白这群人为国家承担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并自觉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只要提出加工部件、维修设备,机电工厂和灯工室专门指定的工人师傅,随叫随到;分离膜相关样品需要做分析测试,分析室主任汪厚基一旦接到任务,就会让孟传奎等专门人员,随送随做,及时分析;食堂员工保证提供攻关人员夜班食品;水电工人随时保证“真空阀门”室的水、电、气畅通;条件处保证用气钢瓶及时供应;攻关研究室秘书赵施龙负责编写每个月的工作汇报,打字间严金娣专门负责打字成文。

“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上海冶金研究所的王渭源,由于做出突出贡献,还成为唯一一位登上国家奖励榜的编外攻关人员。

这些平凡的工作者,都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64年10月16日,一声巨响划破长空,茫茫戈壁滩上空升起巨大的蘑菇云,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全国欢呼,世界震动。参加国家绝密攻关项目“甲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研制的全体人员,心中更是充满兴奋和自豪。

1965年,代号为“真空阀门”的第十研究室的实验任务基本完成,这支队伍随后转向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离子束材料表面处理及应用研究等领域,继续为国家的科研事业作贡献。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很有成就。那一段为蘑菇云早日升空而奋斗的岁月,是我们共同的骄傲。”柳襄怀说。(记者张建松)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老妖股又疯了,一个涨停也让30万股民泪流满面:去年3个月狂涨3.5倍,如今缩水7成!这次有没有机会翻身?

每经记者:何剑岭 每经编辑:吴永久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两周的大盘持续回调,以高价股为首的个股更是跌得惊天动地。不过,就在大市走弱、资金从高价股集体撤退的过程中,“炒烂炒小”的风潮逐渐兴起,如果单是看这些低价绩差股的走势,恍然有“牛市崛起”的幻觉。

对于股价不到5元/股的省广集团(002400,SZ)的30万股东(去年3季报数据)来说,昨日或许是让他们激动得“泪流满面”的一天——省广集团在近一年的低位附近放量拉出了一个涨停板,并且在连续阴跌8个月之后,终于站上了60日均线,让人对反弹的期望又多了一分。

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注意到,省广集团曾是去年的“妖股”之一,在去年4月至7月3个月内从不到3元/股暴涨至近13元/股,涨幅超过3.5倍。不过在那之后,省广集团一路缓慢下滑,没有明显的反弹,在8个月之后跌到了4元/股一线,缩水近7成。在省广集团的下跌过程中,一个一线游资席位屡次出现在龙虎榜单买1位置。昨日,该席位再度上榜,省广集团接下来还能够继续反弹吗?

省广集团涨停站上60日均线

省广集团昨日微幅低开后震荡上行,午后突然遭到大单连续买入,在12分钟内即从上涨4%拉至涨停板。截至收盘,省广集团报4.95元/股,总市值86亿元;涨停板上仍有近13万手大单,约合6400万元。

省广集团近一年日K线图

在诸多低价个股反攻过程中,省广集团的这个涨停并不稀奇,然而这一个涨停可能会让它的30万股东们有“苦尽甘来”的期待感。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注意到,正是这一个涨停,让省广集团的股价站上了重要的60日均线支撑,而上一次股价保持在60日均线之上,还要回溯到2020年8月6日,彼时的股价还在10元/股左右。

从去年8月7日股价跳空下跌开始,直至今年2月8日,整整半年时间,省广集团大部分时间均以小阴小阳的姿态缓慢下跌,被30日均线压制得死死的,让持有的股民们非常难受。而就在今年2月8日,股价更是跌到了近10个月的新低位置,仅4.04元/股,较去年7月8日的盘中高点缩水近7成。

曾是3个月暴涨3.5倍大妖股

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注意到,去年上半年的最牛妖股中,省广集团也占有一个亮眼的席位。

去年4月7日,省广集团的收盘价还仅有2.89元/股。4月8日,省广集团跳空一字封涨停板,从此开始了股价暴涨之旅。截至2020年7月8日,经过3波拉升之后,省广集团盘中最高涨至12.83元/股,也就是说在短短3个月内暴涨超过3.5倍,一时成为了“妖股”的化身。

图片来源:Wind数据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内,省广集团的股东户数开始暴增,从去年1季报的6万户增加至半年报的26.6万股,增长幅度近3.5倍,显示有不少散户参与进来。

图片来源:Wind数据

也正是在省广集团连续创出阶段性新高的时间段内,第一大股东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大额减持,分别在去年6月5日、7月1日和9月18日进行了4笔减持,累计减持4143.53万股,参考市值约4.3亿元。

省广集团官网显示,公司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批广告公司,也是目前中国实力最强的营销集团之一,为全球超过300家知名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营销服务,是“中国广告营销第一股”。

图片来源:省广集团官网

省广集团在2020年的这一波暴涨源自媒体在4月7日的一条消息,该消息称,公司正式与字节跳动ByteDance签署出海合作协议,成为TikTok Ads出海核心代理,获得TikTok(抖音国际版)等多款海外流量产品在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海代理权。不过,省广集团对此并未正式发布公告,因此也在当月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

深交所问询函指出:“请核实媒体关于你公司与字节跳动报道的准确性,并说明相关事项是否达到信息披露标准,如是,请具体说明相关事项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省广集团在回复中表示:“公司与字节跳动是长期业务合作伙伴关系,近期与其签署的出海合作协议为公司日常经营业务正常开展所涉协议,不涉及具体金额,不属于重大合同,未达到信息披露标准。”

尽管如此,当时正是A股“网红经济”“RCS(富媒体通信)”“今日头条”概念如火似荼之时,集多个热门概念于一身的省广集团股价继续扶摇直上,直到去年7月初才见顶回落。到了去年7月底,省广集团又因字节跳动中国业务考虑上市的传闻一度连续暴拉3个涨停,之后开始逐级下滑。

业绩不佳,机构撤离

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注意到,随着省广集团去年2季度的股价暴涨,机构却选择撤离。

图片来源:Wind数据

去年公司3季报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与2019年年报相比可以发现,2019年底尚有4只公募基金产品入驻,但到了去年3季度它们集体消失,前十大流通股东绝大部分都是自然人。

图片来源:Wind数据

机构们的集体撤退或许与省广集团近年业绩不佳有关。Wind数据显示,公司2019年多项利润指数同比出现两位数的下滑,2020年净利润更是将出现明显亏损。公司1月29日公布的2020年度业绩修正预告显示,2020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58,000万元至-39,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7.99%-360.89%。此外,公司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预计不超过129,000万元,预计减少公司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超过129,000万元。

封板游资席位会是“一日游”吗?

牛眼君(每经牛眼:njcjnews)注意到,昨日省广集团涨停后,因涨跌幅偏离值达7%登上深交所龙虎榜。

图片来源:Wind数据

其中,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席位(传说是一线游资“炒股养家”的大本营)成为最大的买家,净买入5179万元位居买1;另一个一线游资席位国泰君安证券上海江苏路席位(即“章盟主”)也净买入1834万元位居买2。前买5前卖5累计净买入超过48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这一席位,可以说是近半年以来省广集团龙虎榜的“常客”。Wind数据显示,该席位于去年9月21日位居买1,净买入4944万元,当日省广集团涨停,之后7连阴回调;该席位于今年1月19日位居买1,净买入2984万元,当日省广集团涨停,次日短暂冲高后继续下跌;该席位于今年1月19日位居买1,净买入2984万元,当日省广集团涨停,次日短暂冲高后继续下跌;该席位于今年2月18日位居买1,净买入2176万元,当日省广集团涨停,之后冲高后缓慢回落。

近半年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位居省广集团龙虎榜买1位置时间一览

从上述3次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席位打榜及打榜后省广集团的股价走势来看,该席位“一日游”的迹象比较明显,当日封板后并未能让股价维持有效的连续反弹,反而是接下来持续下行。那么,在昨日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封板后,能否让省广集团的股价走势出现“例外”呢?这确实是值得观察的一件事情。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入市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对手之后还有十部谍战剧待播,靳东王志文组合最受期待

郭京飞、谭卓、颜丙燕、宁理等人主演的现代国安谍战题材电视剧《对手》正在央视播出,由于剧本打磨得好,节奏紧凑不拖拉,主要演员演技精湛,使得这部剧尽管没怎么宣传,也不买热搜,但照样收获大量好评,热度一波接一波。

现在,很多观众天天为李唐和丁美兮这对间谍夫妻的苦逼生活操碎了心,纷纷为其指路,让他们赶紧自首,说不定还有50万能拿。

这就是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之处,能让观众融入剧情,跟里面的人物一起共情。

可以这么说,照现在势头下去,如果后面不拉夸,不狗血,《对手》大概率会成为2021年年底的扛鼎之作,豆瓣评分预测会在8.0以上。

如此,《对手》将会在谍战剧优质剧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2021年的压轴之作,《对手》让人们见识了国产谍战剧的制作水平,《风筝》之后,原来还有这么优质的后起之秀。

同时也给2022年将要播出和拍摄的谍战剧立了一个标杆,接下来,就要看你们的表现了。

那么,2022年将要播出和拍摄的谍战剧(片)有哪些呢?

NO1:《无名》

这是一部电影,由博纳影业出品,是"胜利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中国医生》和《长津湖》。

《无名》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主要描写我地下党员为破坏日蒋媾和,维护祖国利益而冒险送出情报的故事。

该片由梁朝伟和王一博主演,已于12月19日杀青。

预计该片将在2022年上映,但肯定会与博纳的另一部大片《水门桥》错开档期。

NO2:《蜂巢》

该剧由韩栋、宋轶主演,2018年就已杀青,现在3年过去还没有播出,预计2022年可能会与观众见面。

韩栋这两年参演的剧目虽然不少,但有影响力的几部他都不是主演,如《跨过鸭绿江》,去年央视倒是播出了其主演的《塞上风云记》,质量不错,可惜影响不大。

宋轶是谍战剧老手了,2017年一部《伪装者》让她出尽了风头,尽管是女四,却比女一还抢眼。

所以有她在新剧《蜂巢》中,还是能引起很多观众注意。

NO3:《信仰》

这部剧于2019年8月杀青,2021年11月取得发行许可证,如无意外,2022年播出的可能性很大。

《信仰》由秦俊杰、阚清子、甘婷婷等人主演,描述军统特工赵云飞被我方宣传感动后弃暗投明,又被派回到敌人内部埋伏,与其他许多无名英雄一起,创造惊天动地业绩的故事。

秦俊杰这次饰演特工赵云飞,此前他在古装剧《大唐荣耀》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有看过《信仰》片花的网友说这部剧有《风声》的感觉,真这样的话还是挺令人期待。

NO4 《无间》

这部剧2021年9月份刚刚杀青,目前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之中。

9月23日,《无间》官微曾发布一支片花,并艾特了各位主演,可以看到,阵容不是一般强大。

靳东、王丽坤、张志坚、王志文……这四位都是圈内一线实力大咖,而靳东和王志文更是谍战剧演员中的佼佼者。

不用说别的,就一个《伪装者》里的明楼,换个演员,谁都演不出那种酷帅又沉稳的大哥范儿。

王志文则刚刚在《叛逆者》中成功演绎了老地下党顾慎言,其精湛的演技让这个配角人物分外出彩,另外,他在谍战电影《风声》中饰演的反派王兰香也一直被观众津津乐道。

如无意外,《无间》很可能会成为2022年电视剧中的王炸。

NO5:《风起陇西》

古装剧加上谍战色彩,是不是霎时变得很有味道?

没错,《风起陇西》其实就是一部古装剧,改编自鬼才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三国时期,不过,它这里面却融进了浓浓的谍战元素。

剧情介绍是这样的:

天下三分,烽火四起,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秘密情报线上的生死角逐,正涌动于滚滚洪流的阴影当中。

两个不被乱世聚焦的“小人物”——陈恭与荀诩,他们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惊心动魄的谍战中爆发出夺目光辉,于历史之外谱写出一段英雄传奇。

该剧由陈坤、白宇、聂远、常远、杨颖等人主演,此外还有尹铸胜、俞灏明、王骁、董子健、郭京飞等人加盟,论阵容,也是非同一般。

由于题材新鲜,预期该剧也很可能会成为黑马。

NO6:《没有硝烟的战线》

该剧根据作家马识途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四川解放前夕,一名与组织失联的中共地下党员,在各种复杂关系和恩怨纷争中斡旋,面对生死考验,在隐蔽战线上坚持战斗、坚守伟大信仰的故事。

主要演员有杜淳、 颖儿、 伊丽媛、涂松岩等。

NO7:《猎隼》

这部剧2017年9月就已经拍摄完毕,至今尚未播出。

2020年7月,《猎隼》剧组曾就未能播出一事做过说明,称系由于这两年影视剧市场的巨大变化,使《猎隼》的发行播出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一直在努力的进行着。

《猎隼》剧组还说,那一刻也许就在不太远的地方等待着我们的,可惜,2021已经等了一年,还是没有动静,只能把希望放在2022年了。

该剧有张翰、张俪、张萌等人主演,故事背景设定在1950年建国初期,国民党保密局从台湾空投了一名高级特务来到泳江市,执行一项针对恢复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会长、经济学专家严方遒的刺杀行动,行动代号“冰冻玫瑰计划”,我公安人员随即与之展开斗争。

NO8:《迷局破之深潜》

该剧为献礼题材,讲述了长沙会战之前,爱国青年云弘深与闻夜鸣在善恶交织的疑云迷雾下,局中设局、步步为营,在国恨面前放下家仇,将自己设为死棋,挖出潜伏在国军内部的日本特工“黑执事”,扭转长沙战局的故事。

该剧于2019年11月开机,主要演员有成毅、颖儿、刘欢、侯梦瑶等,演员阵容几乎全是年轻人,刘欢虽不年轻,也有多部不错的代表作品,但影响力还不够,唯一请来的老戏骨是王劲松,在剧中客串了一个角色。

这个阵容演谍战剧,让人不由得捏一把汗,希望到时能有意外惊喜。

NO9:《叱咤之城》

这部剧已经炒了有大半年,最大的热点就是它将由柳云龙执导并主演。

众所周知,柳云龙素有国产谍战剧教父美誉,从《暗算》一直到《胜算》,他的谍战剧作品几乎都没让人失望过。

此外风传的主演阵容还有于和伟和雷佳音,不用说,这二位眼下都是国产剧收视的扛把子。

编剧汪海林也是业内风云人物,代表作有《铁齿铜牙纪晓岚3、4》《神医喜来乐》《楚汉传奇》《地下地上》和《一起来看流星雨》。

不过汪海林近两年颇受争议,原因在于他经常在网络上和小鲜肉及粉丝们开撕。

NO10:《惊弦》

该剧出现在湖南卫视2022年电视剧招商片单上,目前传出的消息是由孙红雷主演,此外还有黄磊、张颂文、江一燕等。

自2009年播出的《潜伏》后,孙红雷还没涉足谍战剧,其实很多观众都很盼望他能再次”重操旧业“,这一等就是12年。

故事背景设定在1941年夏天的哈尔滨,这样的话,孙红雷应该可以回到家乡拍戏了。

《惊弦》的编剧是刘和平,他的代表作有《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和《北平无战事》《李卫当官》等,故事有他坐镇,观众大可放心。

同《叱咤之城》一样,目前该剧还只是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未看到开机消息,预期与观众见面时间会在2023年之后。

#靳东##孙红雷#

大S具俊晔再婚,张学友罗美薇纠缠多年,破镜重圆的故事有很多

#大S#

大S与具俊晔再婚一件事,在娱乐圈掀起了轩然大波,大S和汪小菲离婚才4个月,双方的新欢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很多人都说,大S和二十多年前的恋人具俊晔这两个人的复合,是神级复合!殊不知,娱乐圈的这种“神级复合”,还有很多。

一、张学友罗美薇

在拍摄《痴心的我》时,张学友和罗美薇相爱了,罗美薇比张学友小四岁,当时也是公司力捧的娱乐圈“小花”。

两个事业上升期的艺人相爱,放到如今也是娱乐圈的“大地震”,张学友丝毫没有一个作为公众人物的意识,他毫不避讳地与罗美薇多次同框,后来直接通过歌曲《月半弯》的MV,官宣两人恋爱的消息。

熟悉香港娱乐圈的网友,肯定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谭张之争”,毫不客气地讲,在那几年,歌坛只有两个歌手的粉丝,一个是谭咏麟,一个是张国荣,像张学友这样未来天王级的人物也只能在夹缝里生存。

恋爱一事,让张学友的前途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唱片销量下降,他自己的情绪也越来越不对,甚至张学友开始酗酒,罗美薇一次次劝告、安慰男友,想让他振奋起来,但是没有丝毫作用,最终二人在1988年年初分手。

与张学友分手以后,陈百祥对罗美薇也有过意思,但最终没有下文了。坊间消息,因为这件事情,张学友与陈百祥积怨多年(下图是张学友的好朋友陈百强,不是陈百祥)。

相爱的人总是要在一起的,1988年的年末,张学友和罗美薇就复合了,这一相守,就是30多年。

二、舒淇冯德伦

冯德伦与舒淇相识在拍摄《美少年之恋》时,不过那时他们各有伴侣,舒淇和黎明在地下恋中,冯德伦也有一个交往多年的女友莫文蔚。

在《美少年之恋》之后,冯德伦和舒淇屡传绯闻,但那时他们真的没有在一起,在莫文蔚于演唱会上以一首《他不爱我》,宣告与冯德伦这段“姐弟恋”结束以后,冯德伦与舒淇的来往,才多了起来。

那段时间,舒淇背了很大的黑锅,有不少娱记都发文,把“小三”的名头扣在她头上,但冯德伦与莫文蔚分手后,第二段恋情的对象并不是她,而是徐若瑄。

冯德伦和舒淇相识多年,各自也都有过很多恋情,但据不完全统计,两个人对外从未承认在一起的20多年里,传过9次绯闻,多次被拍到同框、同游。

有一年,舒淇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长文,称“承诺就像放屁,当时惊天动地,过后苍白无力。”这让不少对舒淇冯德伦恋情心照不宣的网友,觉得他俩分手了。

但在这一年的年底,二人又被拍到在一起过年,甚至舒淇的经纪人都表示,“这么多年了,大家都懂得”。

多年来分分合合的暧昧,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在2016年,舒淇和冯德伦就宣布结婚了,直接对公众跳过了恋爱流程。

三、莫文蔚、Johannes

上世纪80年代,莫文蔚去意大利读书,认识了Johannes,并且和他相知相爱,莫文蔚甚至为了Johannes学了世界公认难学的语言——德语,但这段恋情很快就结束了。

回国后,莫文蔚和周星驰产生了交集,二人多次合作,以至于传出绯闻,那时的周星驰还和朱茵在一起,但对于插足周星驰与朱茵恋情一事,莫文蔚始终都是否认的态度。

后来,莫文蔚也大大方方地说起了自己与周星驰的过往,表示是周星驰先追求的自己,自己也很欣赏周星驰的才华。

在1995年到1997年这两年,莫文蔚成了周星驰电影中的常客,直到莫文蔚去台湾省发展事业,周星驰与于文凤传出绯闻,二人才分手。

与周星驰和平分手后,莫文蔚又被冯德伦吸引,2002年就有媒体拍到二人同居,但是这段恋情到2006年才公开。

冯德伦在与莫文蔚的恋情中,绯闻不断,没有哪个女孩能够忍受男友无休止地与其他女孩有绯闻,2007年底,莫文蔚在演唱会上,自曝和冯德伦已经分手。

兜兜转转,冯德伦最终选择了陪在自己身边20多年的舒淇,莫文蔚也再次和初恋男友Johannes走到了一起。虽然Johannes有过一段婚姻,并且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但莫文蔚依旧选择和他走入了婚姻。

四、大S和具俊晔

大S和具俊晔的事情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很意外,她和汪小菲真的会离婚,也很意外,才离婚4个月,他们就各有新欢。

1994年,大S与小S作为组合出道,但是因为合约问题,大S与小S和公司发生了纠纷,不能再出版有声作品,被迫转行主持界。

在主持界,大S和小S也是做得风生水起,她们主持了《娱乐百分百》,采访过不少明星大咖,具俊晔当时也来过她们的节目。

具俊晔比大S大7岁,在1996年,他和姜元来组成了酷龙组合,红极一时,国内的凤凰传奇,最初的模式就是模仿“酷龙”。

具俊晔非常有才华,1998年,具俊晔在台湾省举办了演唱会,台下的大S对他一见倾心,成了具俊晔的歌迷,后来在《娱乐百分百》综艺节目上,二人正式相识,也顺势走到了一起。

但因为两人都是相当有名气的公众人物,而且具俊晔有合约在身,经纪公司坚决不同意他谈恋爱,在多方面因素下,这段感情持续一年多,就结束了。

二人分手后,大S先后“牵手”蓝正龙、周渝民,后来在安以轩的生日宴上,邂逅了汪小菲,也就有了后来我们都熟知的故事。

大S与具俊晔的闪婚虽说很突然,但是也并不是很让人意外,毕竟,当年她和汪小菲也只认识了21天,就结了婚。

五、王菲和谢霆锋

王菲和谢霆锋的故事,不亚于恋爱小说的精彩程度,他们的复合堪称——“世纪复合”。

“锋菲恋”的开始,还要追溯到1994年。

1994年,谢霆锋在温哥华的一场慈善晚宴上,向王菲要了签名,谁都没想到,他们后来还会有故事。

正当红时的王菲,感情生活也是很丰富,她的历届男友都是才子,从黑豹乐队的键盘手栾树,到被称作“窦仙儿”的窦唯,这几个男人都很有魅力。

1996年,在经历了一场爱情争夺战后,王菲和窦唯“奉子成婚”,这段婚姻仅维持了3年,由于女摄影师高原的介入,王菲和窦唯没能走到最后。

在王菲操持婚姻生活的时候,19岁的谢霆锋,用一首《谢谢你的爱1999》,成为了无数香港少女的“梦中情人”,二人开始在各种活动上碰面,“锋菲恋”拉开序幕。

2000年3月,有媒体拍到王菲谢霆锋动作亲昵的照片,但双方在那时都否认了恋情,但打脸来得就是那么快,仅仅过去三个月,王菲和谢霆锋手牵着手,出席了梁朝伟的庆功宴,31岁的王菲,和20岁的谢霆锋,在一起了。

爱情很少有一帆风顺的,在拍摄电影《老夫子》时,谢霆锋和张柏芝传起了绯闻,2002年3月,谢霆锋和张柏芝同游泰国的照片被曝光,“锋菲恋”告一段落。

“锋芝恋”也不消停,在大家以为谢霆锋和张柏芝有望成婚的时候,张柏芝公开表示,“错爱谢霆锋”,随即媒体拍到了谢霆锋和王菲牵手的画面。

王菲和谢霆锋复合仅5个月,就又分了手。

2004年,李亚鹏追到了王菲。2006年,张柏芝嫁给了谢霆锋。

“锋菲恋”的故事看起来就这样结束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在张柏芝嫁给谢霆锋的两年后,陈冠希修电脑打破了这看似平静的一汪春水,但那时的谢霆锋坚定地站在了张柏芝这头。

2010年,谢霆锋和张柏芝有了小儿子谢振南,但也就是在这一年的8月,谢霆锋和张柏芝离了婚。

为了家庭隐退的王菲,也并未将爱情进行到底,2013年9月,王菲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她和李亚鹏的夫妻缘尽于此。

大众对于恢复单身后的王菲和谢霆锋,也出现了希望他们复合的声音,在2014年,这对历经万千的恋人,又一次复合了。

本文主笔:柠檬

责编:安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