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qq游戏客服电话(腾讯公布QQ宠物和乐斗Ⅱ退市 9月15日停服)
腾讯qq游戏客服电话文章列表:
- 1、腾讯公布QQ宠物和乐斗Ⅱ退市 9月15日停服
- 2、腾讯正式下线PC版QQ秀 红钻已于去年停止充值
- 3、家长们,你小孩在玩QQ小程序的游戏你知道吗?还有没有人监管了?
- 4、时代终结,腾讯正式下线电脑版QQ秀,红钻已于去年停止充值
- 5、福州15岁少年沉迷手游充值万元 跟腾讯交涉退款无果
腾讯公布QQ宠物和乐斗Ⅱ退市 9月15日停服
腾讯官方今天在论坛发布了一条重要公告,宣布《QQ宠物》和《乐斗II》将退市,QQ宠物退市确认让人惊讶,相信不少人现在还玩着QQ宠物,据官方公布透露,7月5日停止游戏充值和新用户注册,9月15日正式关服,9月30日,游戏官网、论坛和专属客服关闭。
此外关服后,游戏内所有账号数据及角色资料等信息将被全部清空。当然官方表示会给予补偿,替换玩家未失效的粉钻特权以及虚拟货币。
官方公告如下:
腾讯正式下线PC版QQ秀 红钻已于去年停止充值
11月9日消息,在最新的 PC版QQ9.5.2 版本中,腾讯正式下线PC版QQ秀,用户将无法再看到自己的QQ秀装扮形象。QQ秀最早出现在 QQ2000C Bulid 1230 beta2patch 版本,是一个 QQ虚拟形象设计系统。QQ秀商城的虚拟服饰、场景和人物形象可以用来装扮用户在 PC 端 QQ中显示的虚拟形象,并通过使用红钻可免费使用全场 QQ 秀等。根据腾讯客服官方的说法,QQ秀红钻贵族已于去年停止续费充值。腾讯客服确认QQ秀已下线,并推荐用户使用手机 QQ中的厘米秀,该功能是腾讯为手机QQ推出的虚拟形象设计系统。
来源:财经网微博
家长们,你小孩在玩QQ小程序的游戏你知道吗?还有没有人监管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QQ应用的小程序应运而生,但是家长有没有想过,开发商竟然会在小程序里面开发大量的小程序游戏,小孩在偷偷玩游戏沉迷游戏而你却不知情。特别是3月份的到来,原本返校学习而用网络教学,因为小程序游戏无人监管,网络教学变成了沉迷游戏。
QQ小程序游戏生动吸引力
QQ小程序包含大量游戏
QQ应用软件作为班级事务的沟通和安排作业的软件而“不得不用QQ”,结合各个地市的网络教学app开展网络教学。但是手机QQ的小程序应用包含大量游戏使学生沉迷游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手机QQ建立之初是作为聊天社交应用,但是厂商为了追逐商业利益对QQ应用嵌入游戏明显是越矩行为。
QQ小程序游戏有大量游戏,还有成人恋爱游戏
QQ小程序游戏有大量游戏
QQ小程序游戏隐藏得非常隐秘
手机QQ的小程序隐藏得非常隐秘,家长一般无法察觉,是在聊天界面往下拉才能显示出来,对于探索力强的学生是轻而易举能玩到游戏,但是对于忙碌生活的父母是不易察觉该游戏的存在并且不知道小孩偷偷玩游戏,而面对照看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更加无力监管QQ游戏。
小孩玩过的游戏列表,家长根本不知道
游戏画面吸引小朋友
小程序游戏无人监管,投诉门槛高
手机QQ的小程序游戏没有任何监管守护措施,即使拨打腾讯客服热线也无人工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微信聊天的机器人服务,而且向腾讯提出服务申请时,家长首先要提交一份申请服务包含文字和图片的图文报告,服务诉求门槛高,如果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那更是高攀不起的服务诉求。
微信机器人服务代替人工
投诉门槛高,老人无法投诉
投诉无门,只能在网络发帖寻求帮助,网民的事情交给网民解决,请帮忙双击点赞评论。
时代终结,腾讯正式下线电脑版QQ秀,红钻已于去年停止充值
说起QQ秀,很多资深网友的回忆可能会延伸到千禧年前后,PC电脑红火时,很多网友不惜买卡充值,也要给虚拟人物戴上项链、穿上貂皮大衣。但如今,这个曾红极一时的产品,似乎到了正式退出舞台的日子。
11月9日,在最新的PC版QQ9.5.2版本中,QQ秀已经正式下线,用户已经无法再看到自己的QQ秀装扮形象。
QQ秀最早出现在QQ2000CBulid1230 beta2patch版本,是一个QQ虚拟形象设计系统。QQ秀商城的虚拟服饰、场景和人物形象可以用来装扮用户在PC端QQ中显示的虚拟形象。
而QQ秀红钻贵族是腾讯对QQ秀的一项服务,资费10元/月,拥有红钻尊贵标志,可免费使用全场QQ秀等。根据腾讯客服官方的说法,QQ秀红钻贵族已于去年停止续费充值。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曾经红火的QQ秀官网如今也成了手机版厘米秀的推荐页面及中转渠道。
(原标题:腾讯正式下线电脑版QQ秀:红钻已于去年停止充值)
来源:红星新闻
流程编辑:TF063
福州15岁少年沉迷手游充值万元 跟腾讯交涉退款无果
家人称,孩子未成年,应属无效消费,可跟腾讯公司交涉一年多,退款毫无结果
N见习记者 陈江燕/文 毛朝青/图
昨日,福州李女士拨打海都热线95060求助称,去年11月,她侄子小李用她的手机充值Q币玩手机游戏,仅三天就花了1万多元。李女士认为,侄子当时只有15岁,属未成年人,该消费应该属于无效消费。因此,就此事她和腾讯公司交涉了多次,希望可以讨回这笔钱,但一年过去了,协商毫无结果。
李女士说,侄子沉迷手游的情况,跟本报之前报道的一个闽侯少年类似
猜中手机支付密码,充值Q币买游戏装备
李女士说,小李是她弟弟的孩子,今年16岁。小李6岁时,父母就离异了,而她弟弟在闽侯当长途货车司机,没空带孩子,她就将小李带到福州一起生活。
去年11月1日,刚上初一的小李因手机被老师没收,就以设置闹铃为由,向她借用手机。结果第二天一早,小李就偷偷将她的手机带到学校去了,自此三天,小李都没回家。三天后,李女士从小李手中拿回手机,却发现短信显示,其信用卡已消费1万多元。
“他和我说,他拿去充游戏了。可我一个月工资不到三千,这1万多块,对我们家实在是一笔巨款。”李女士说,她也不知道小李是怎么知道支付密码的,当时小李才15岁,未经大人允许,如此大额的消费应该是无效的,自己多次线上咨询腾讯客服,但一直没有结果。
记者在李女士打印出的流水明细上看到,小李分多次充值,单笔最小金额13.12元,最大的达1424.1元。
李女士的钱被侄子刷走买了Q币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了小李,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正在玩腾讯旗下的“穿越火线”和“王者荣耀”,拿到姑姑手机后猜中了支付密码,没多想就往游戏里充了不少钱。“那1万多块,大部分用来买‘穿越火线’的武器,也买了‘王者荣耀’的皮肤,QQ会员也充了。”
律师:若要平台退款,需证明是孩子消费
小李父亲李先生说,和妻子离婚后,孩子几乎完全托付给了姑姑照顾,缺乏父母的管教。“我姐实在太宠我儿子了,他想要什么,都会买给他。”李先生说。
对此事,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丁海东教授说,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是相关部门应加强行业的监管。游戏公司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会研发许多能吸引人的游戏,而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这时就需要相关部门介入。其次是家庭教育,父母要陪伴孩子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动向和心理需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量不出现空缺,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最后是学校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有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拒绝游戏的诱惑。
那么,小李充的钱能否要回来?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的蒋双灌律师说,小李在游戏平台消费时,仅15岁,未成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不具备大额消费的能力。但因为进行消费操作的手机属于李女士,原则上,平台认定完成消费行为的是李女士,这就需要李女士提供相关证据,证明消费行为是小李在未经家长同意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
昨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腾讯公司福建区域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编辑: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