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奇异游戏 >

茄子视频ios在线(从0到全球24亿用户,茄子科技成功出海的秘诀是什么?)

导读 茄子视频ios在线文章列表:1、从0到全球24亿用户,茄子科技成功出海的秘诀是什么?2、小米11 Ultra真机视频泄露 这配置一看就是我买不起的价格3、叶知秋聊女主播和粉茄子,遭超管G

茄子视频ios在线文章列表:

茄子视频ios在线(从0到全球24亿用户,茄子科技成功出海的秘诀是什么?)

从0到全球24亿用户,茄子科技成功出海的秘诀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抱金砖”。

中国互联网出海的最近一次小高峰在 2015 年形成,伴随着浩浩荡荡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启。彼时,在国内互联网红利见顶的态势下,BAT、字节跳动、华为、猎豹等互联网科技公司雄心勃勃地到海外市场展开布局,成为出海“掘金”的先行者。

一些创业公司也竞相加入到这股子“航海”行动中来。这一年,刚刚成立的茄子科技(海外 SHAREit Group),瞄准了这波出海的风口,布局海外市场。

走出去后,茄子科技在海外一路高歌猛进,短短 2 年时间,茄子科技旗下产品 SHAREit (国内茄子快传)全球用户超 12 亿,2019 年,SHAREit 全球用户超 18 亿。截止目前,茄子科技产品矩阵全球累计安装用户量近 24 亿,已成长为国内出海企业的成功范例。

在这场由极客邦科技 CEO 霍太稳与茄子科技联合创始人 & CTO 陈少为的对话中,对于茄子科技出海的成功方法论,对于用户高增长的秘诀以及背后作支撑的技术力量,陈少为一一给出了答案。

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的“隐形巨头”

创业初期,茄子科技创始团队希望打造一款工具型产品,专做设备间传输和分享。

但当真正去做时,麻烦却来了。

陈少为回忆起,创始团队有次去山里郊游团建的尴尬经历,当时大家拍了很多照片,但因为深山网络信号差,无法即时互相传输。回来后,大家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团队找到了一个办法,利用安卓无线网络建热点的能力让两个手机在没有任何网络的情况下,快速连接并进行文件传输,结果传输速度特别快,比蓝牙还要快上百倍不止。

很快这个功能点就被应用在了 SHAREit 上,新版本发布后,令陈少为团队没想到的是,市场反馈如此迅速,大量的用户好评涌来,新增用户量也蹭蹭地往上涨。陈少为后来总结,SHAREit 新版本的成功在于命中了用户的需求,解决了在网络传输速度较差场景下用户无法正常传输、分享内容的痛点。

“实际上,它起到了网络基础设施补足的作用,而什么市场基础设施更薄弱,当然是海外新兴市场”,陈少为说,“2015 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对发达,而其他新兴市场正是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候,我们认识到了这种趋势,产品也契合海外市场,我们认为这是巨大的机会,就把业务重心全部转向了海外,且以新兴市场 — 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俄语地区为主”。

不过万事开头难,走出去的第一步并不容易。

适配就是一个大难题。

不同于苹果,安卓手机厂商众多,且不同厂商会针对手机系统做定制,这导致安卓市场特别分散,手机型号千差万别,操作系统版本多,升级慢。此外,海外国家多、市场分散,尤其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国家,智能手机设备也相对落后,手机性能差异大。网络环境、资费、稳定性,数据中心的发达程度亦各有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软件适配就变得十分困难,尤其针对传输软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解决适配问题,陈少为团队下了一番苦功夫。“我们发起了海外‘第一场战役’,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解决优化机型适配的问题,针对安装包大小、启动速度、内存使用、不同屏幕尺寸、国家语言差异等做了大量的适配工作。”

当时为全力向海外市场进攻,茄子科技推出了大升级后的 SHAREit3.0 版本,完全针对海外市场进行优化。从手机用户反馈信息、产品设计到技术优化,这场优化行动调动了当时公司几乎所有的力量。陈少为已经记不清和团队一起度过了多少个熬到凌晨的夜晚。

一切都是值得的。“SHAREit3.0 版本上线后,效果不错,用户口碑一下子就上来了,让我们一举在海外市场,在众多竞品之中脱颖而出”。

时间和数据也证明,前期的路线走对了。

近日,全球知名移动广告效果分析平台 AppsFlyer《广告平台综合表现报告 (第十二版)》披露的数据显示,SHAREit 位列 AppsFlyer 东南亚、中东广告平台增长指数排行榜 Top1。SHAREit 早已成为新兴市场的“国民应用”。目前,茄子科技旗下以 SHAREit(国内茄子快传)为代表的产品矩阵全球累计安装用户数近 24 亿。

6 年来,茄子科技逐渐成长为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的佼佼者和隐形巨头。

从 0 到全球 24 亿用户的增长秘笈

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增长是永恒的主题。

茄子科技旗下产品矩阵一路以来的增长势头可谓十分“凶猛”。成立一年后,主要产品 SHAREit 全球用户超 8.7 亿,2017 年,全球用户超 12 亿,2019 年,全球用户超 18 亿,截至目前产品矩阵增长到了 24 亿 ......

“茄子科技的产品今天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跟当时迅速转向海外,迅速地把海外产品的设计、交互、质量等放在第一位,是密不可分的,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当时我们做得非常正确的事”,陈少为说。

从发展历程看,茄子科技的产品增长分为 2 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围绕 SHAREit 这一款产品。

陈少为认为,移动互联网 APP 一定要将用户放到第一位。因此,茄子科技一开始就 100% 践行用户至上、产品至上的原则,并采用了多种手段打磨产品。

“我们意识到,对一款产品,尤其是一款工具产品而言,只有把工具本身做到极致,从交互体验、质量、性能上做到极致,用户自然就会喜欢了”。陈少为举例,当时在应用商店的每一条用户的评论,团队都会逐一找用户沟通,累计回复了约几十万条评论。庞大的评论量级给人力提出了挑战,于是只好在各个国家招募多语言的人才团队,专门回复用户评论。

SHAREit 用户量迅速增长的另一“法宝”在于其具有网络效应。设备互传至少需要 2 人都安装同款软件,因此如果一款软件在一个人的社交圈里开始占据优势,由于网络效应,很快也会影响其朋友安装这款软件。

“先把产品打磨好了,很快就能在竞争对手里脱颖而出,而后即便我们以微弱的优势获胜,也是优势,如果持续几年时间,只要一直比别人快一步、半步,网络就建立了,建立后就牢不可摧。”

第二个阶段,打造矩阵化的产品,由工具型产品到内容型产品转型。

随着所服务海外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纯工具型产品极易触碰到“天花板”。茄子科技意识到,工具型产品要与时俱进,而延续产品生命周期的根本方法在于,将用户服务得更好,服务更多的用户需求。

基于此,茄子科技进行了两大转型。

一是,由提供单一产品到打造矩阵化的产品,多线并行。

二是,由工具型产品到内容型产品转型。用户通过 SHAREit 与朋友分享视频、音乐、照片、游戏、文档等多种内容,这意味着 SHAREit 天生与用户很近,转型做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因此,茄子科技围绕 SHAREit,提供了数字娱乐内容服务。

多元化的产品矩阵 数字娱乐内容服务的能力,双剑齐发,是茄子科技用户曲线迅猛增长的两大关键驱动力,也是全球用户近 24 亿量级背后的两大增长秘笈。

不过茄子科技一路走来,也没少经历高增长所带来的烦恼。陈少为称之为“幸福的烦恼”:

快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例如,一个 APP 崩溃,假设崩溃率做到 1/10000,这在业内已是高水平。但当用户基数庞大时,如果崩溃率是 1/10000,这意味着可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会遇到问题。

定制化更复杂。用户量增加后,在每个国家的渗透率增强,这要求针对不同的国家及当地用户的习惯做更定制化的设计。

加强优化不同国家的网络环境。不同国家的网络环境存在差异,数据中心的网络稍好一点,但与用户最后一公里的网络差别很大。为用户提供数字化内容服务,需要针对不同国家做优化。

尽管挑战不少,陈少为表示,这些问题最终都被有惊无险地化解了。解决办法只有一个 — 前瞻性地引进高质量的人才。通过对业务未来发展的预判,前瞻性地预测人才的需求。“我们引进的人才,不光是满足现在的需要,我们是照着 10 倍增长的标准去要求的”。

成立的第二年,伴随着用户增长渐具规模,茄子科技开启了商业化探索。

从初期与第三方广告平台合作为合作伙伴提供移动广告变现解决方案,到自主研发自有广告平台,拓充直销团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广告方案,到如今进入到商业化的第三阶段 — 为企业赋能。除了通过广告帮助合作伙伴获客,还能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在线支付解决方案,助力其拓展海外市场。目前,茄子科技已形成了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合作客户涵盖电商、互娱、游戏、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等领域。

出海企业的技术战略

在坚持用户至上、产品过硬之外,技术优势也是这波出海潮中,国内互联网企业成功出海的必备要素。因为,如何服务用户,如何打磨出更好的产品,这背后都依靠大量的技术去实现。

陈少为表示,茄子科技出海所采取的技术战略是 — 开放、自立、超前布局。

具体来说,开放是指,在基础的标准化的技术上,更多采用开源的成熟方案,然后采用博采众长的策略将基础技术整合起来,对业务产生价值。当前技术无国界已成趋势,开源社区发展畅通,茄子科技很早就认识到了开源的价值,并拥抱开源。未来,当技术能力成熟后,茄子科技也将回馈开源社区。

“自立是指自己要有掌控权,不要陷入动不动就用别人的、全用别人的误区,否则最后会发现连一些很小的问题都搞不定,反而影响业务”,陈少为说。在超前布局上,茄子科技认为公司每年会呈现倍速增长,因此在技术上会按照几倍的容量去布局。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茄子科技的两大核心技术。SHAREit 等矩阵产品在全球拥有近 24 亿用户,这些平台每天有海量的短视频、游戏、电影等数字内容,每天的数据体量及数据量级都是海量规模。这就需要庞大的大数据平台。

据悉,茄子科技自 2015 年开始着手组建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建成了完整的数据中台。茄子科技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规划不同的策略。有了策略后,便可以在后台建模型,包括传统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并通过这些模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提升对用户的定向服务能力。

商业化投放既要为“金主”触达目标用户,又要不损害用户的体验,做好这个平衡显然需要把握尺度。陈少为表示,掌握好这个“度”,首先得有一个无关算法的战略,即必须把用户体验放到第一位。在这一前提下,再通过精细化的技术运营兼顾二者,如在模型上采用多目标融合的方式优化,给用户更均衡的体验。需注意,在得到商业价值时,损伤的是用户不太重要的体验,而不要损伤用户的核心体验。

十亿量级用户规模的产品,颇为考验基础架构的规划建设。茄子科技所有的后台全建设在公有云上,最初为实现快速迭代,茄子科技与亚马逊 AWS 合作。2019 年采用多云战略后,引入了其他可靠的云厂商。陈少为表示,多云可以减轻对某一云厂商的依赖,促使企业掌握自主研发能力。

在保障全球用户的使用稳定性方面,茄子科技技术团队也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是流程,制定严格的流程。如在客户端流程上,包括代码提交、评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等,β测试完进入到灰度发布,一开始放出 1% 的量观察,这背后配合着强大的数据采集系统。此外应用程序性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崩溃、卡顿等问题。1% 的灰度出去后,可以在一分钟内看到更多适配性问题,评估质量参数是否符合预期。

此外在服务端,如故障的处理流程,故障系统设计完进行服务时,会从系统、从设计角度分析其薄弱点并进行破坏性测试。上线后也会实时监控,如有问题,立刻通知相关责任人。故障发生时,运维团队和云厂商的运营团队会成立作战室,第一时间分析并解决问题,减少对客户的损失。问题结束后进行复盘,分析故障原因,并针对性地解决,确保下次不会出现。

这些流程需要人来执行,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训人,使其达到流程的要求,这是一项长期又很细致的工作。

但光靠流程还不行,有时人反应不够快,分析问题不一定深入,因此还得靠工具。通过大量的工具,如压力测试系统、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持续测试等工具,还有各种代码、安全检查工具等作为协助。

综上,流程、人、工具,三个方面保障了平台产品的稳定性。

如何在 200 多个国家做好本土化落地?

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茄子科技的业务遍及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重心在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南北非、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出海,意味着客场作战,是一场与当地文化差异的较量,必须要遵守和适应当地的游戏规则。

新兴市场国家众多、市场分散、语言复杂,文化习惯不尽相同,还面临不同的宗教信仰、法律法规等问题,做好本地化运营,无疑挑战重重。

本地化也给技术带来了不少难题。一方面,不同国家的文化属性不同,本地化要求后台的技术,尤其在内容加工、处理等环节支持当地策略。另一个是合规问题,国外环境复杂,如应用商店管理比中国要严苛得多,要遵守其各种规定。隐私保护方面,不同国家政策不同,发展中国家、欧洲等国的政策比中国严格。此外,如果涉及到内容层,还有来自版权的挑战。

“这些挑战,对技术来说是‘痛苦’的,但为了服务好当地用户,就要把这些事情做好。因此,我们也花了很大的代价,如在法律合规上,投入了大量人力招聘有经验的专家与当地法律部门接洽。把这些搞明白了,就能知道技术上做到什么程度,再花时间去做技术改造”。

陈少为介绍,茄子科技在多个不同文化、地域的国家的落地,整体上遵循一套标准化的方法论,然后再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地化。

选择落地的国家背后的逻辑,可以简单理解为,先有用户再选国家。考察产品在不同国家的覆盖率高低及渗透率情况,此外综合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衡量国家的发展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商业化前景等,做出未来投资价值筛选。接下来,根据团队精力设阈值综合决定开拓哪些市场。

每到一个新国家落地时,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引进本地人才,建立本地化的运营团队,因为产品、内容等与文化相关的属性,一定要在本地打磨相适应的方法论。目前茄子科技在印尼、新加坡、菲律宾、迪拜等设有本地办事处,招募了本土的销售团队,产品运营团队及法律专家,确保对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惯等全方位了解。

陈少为用三个关键词 —— “不傲慢、接地气、因地制宜”,来总结茄子科技在本土化落地上的成功经验。

“现在大家常说,中美互联网已经很成熟、很发达了,我们已经从 Copy to China,发展到 Copy from China。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坐了一个时间机器,到发展中国家去,往往会带有傲慢的情绪,有‘碾压’的感觉。但因为国情不同,不同国家走的道路必然有区别,当走出去的时候,中国企业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我觉得最好把傲慢放下去,然后去深刻地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惯,要接地气”。

“接地气”是在中国做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其实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出海。试图用一个套路是行不通的,要灵活地因地制宜。当年美国互联网企业爆发时,美企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但成功的却寥寥无几。陈少为认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犯了‘傲慢’的错误,它们要求中国采取和国外一样的产品设计,最后却失败了。

“我们也一样,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不能犯曾经欧美企业落地中国犯的那些错误。如果这一点能做到,本身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了。互联网的各种方法论,各种技术、人才、理念已经很先进了,只要做到不傲慢,中国人在海外就有非常大的机会”,陈少为表示。

结语

中国互联网企业,迎来了出海的时代,有人形容此为“大航海”的时代。

这几年,出海新风口来临,国内互联网企业出海风潮涌动,出海掘金一度大热。不料去年,受疫情、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国内互联网企业出海遭遇阻力。今年随着疫情向好,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也再度复苏。

有观点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到了“深水区”。陈少为则认为,如果看得更长远一些,会发现全球还有几十亿人没有被移动互联网覆盖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跟中美还有很大差异,还存在巨大的鸿沟。

“巨大的鸿沟就意味着机会,意味着市场和巨大的需求。现在尽管有各种困难,例如地缘政治带来的阻力,但只要看得更长远一点,你会发现,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更多的中国企业要出海,要走出去,拥抱整个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必选之路”。

小米11 Ultra真机视频泄露 这配置一看就是我买不起的价格

小米11 Pro还未发布,某油管主播发布了小米 11 Ultra上手视频,虽然这段视频已经被删除了,但是被另外一家媒体截取到了一些视频的画面,从而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小米 11 Ultra独特的设计。不得不说,小米 11 Ultra在后摄部分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小米 11 Ultra

小米 11 Ultra的后摄部分确实很大,而且大的出奇。整个后摄模组几乎沾满了手机北面的顶部,而且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后摄模组居然开了“一扇窗”,也就是多了一个副屏设计理念。遗憾的是,目前尚不清楚这个副屏有什么用途,难道拍照时会显示“茄子”?

曲面屏 左边打孔

此外,该主播还放出了小米 11 Ultra的配置信息,骁龙888肯定没跑,6.8英寸的四曲面屏,分辨率WQHD ,120Hz刷新率,2000万左上角挖孔前置,康宁大猩猩玻璃,支持 IP68 级防尘防水,电池容量为 5000mAh,由哈曼卡顿调教的扬声器。

后摄多了一个副屏

此外,该主播还透露出小米 11 Ultra目前尚无上市计划,至少年内应该不会上市。按照这个时间节奏,以及目前所暴露出的信息看,可见这款小米 11 Ultra整体的完成度并不是很高。毕竟在小米 11 Ultra之前还隔了一个小米11 Pro,我们还是先期待Pro吧。

这是两个手机叠在一起

毕竟按照小米 11 Ultra的趋势看,可能会是一个很多人买不起的价格呢。毕竟小米现在想要冲击高端市场的雄心,早已经按奈不住了呢!

(7625789)

叶知秋聊女主播和粉茄子,遭超管Gank

前段时间,叶知秋吃了“女海王事件”的瓜后,云淡风轻地说出了她的感受:“没意思!”。

给小见见看麻了,当时就觉得这家伙手里一定有大料。所以最近一直盯着秋子姐的直播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昨天小见见终于在秋子姐那里吃到了大瓜。

昨天下午,秋子姐吃完饭后就与好友一起开黑玩PUBG,秋子姐刚跳下飞机就给大家变了个魔术(变盒子)。无事可做的秋子姐,只好和大伙聊天。这时队友夸奖秋子姐朋友圈的自拍真好看。秋子姐一脸不屑,告诉好友别大惊小怪:

“女主播发自拍很正常,而且我微博发得更多”。

然后队友来了一波灵魂拷问:“为什么发的不一样,微博发给水友看,朋友圈发给谁看呢?”。叶知秋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自己只是把朋友圈当成存照片的地方。

这时候大家都疑惑了,为什么要存在朋友圈?存在手机不是更方便么?而秋子姐接下来的回答,给小见见听傻了。

叶知秋的手机里不光有自己的照片,还有很多别人的“秘密”。什么好友喝多了的丑照、吃瓜图片,甚至还有果照。

这时候,队友调侃秋子姐,假如哪天捡到叶知秋的手机,肯定得狠狠宰她一波。可是秋子姐丝毫不慌,因为秋子姐自己可没有那种兴趣爱好,但是自己喜欢吃瓜,每次别人给自己发那种照片,都会第一时间截图保存,所以手机里都是别人的照片。

突然秋子姐想起来了一件重要的事,前两天有人给秋子姐发了一个视频。是一个“女主播玩茄子”的视频,秋子姐忘记保存了。主要是太涩了,给叶老师看害羞了,看了两眼就退出去了。

这里叶老师描述的茄子

不是“我带你们打”的茄子

是粉色那种的茄子

这时候几名队友全都让秋子姐私发一下,弹幕也全是求链接的。而秋秋表示这种东西不能发的,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去翻聊天记录了。但是秋子姐给大伙大概描述了一下。似乎是那种土豪的定制视频,虽然不是直播时发生的,但用的是直播的摄像头拍的。

聊着聊着,突然语言里传出一位队友的“卧槽”:“别聊了别聊了,直播间B类(封禁)了”。

好家伙,秋子姐这波聊天

直接给队友直播间干没了

骇人鲸

这时秋子姐开始隔空对着狡辩起来: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粉玫瑰,白玫瑰,红玫瑰,为什么不能有粉色的茄子呢?超管你不懂不代表没有,超管太严格了”。

臣附议,超管我劝你不要多管闲事嗷

自从听了秋子姐的分享的瓜,小见见瞬间感觉自己的减肥交流群,简直不值一提。不过直播聊这些终归还是有点不太好。

建议秋子姐这边把原视频私发给我,小见见也想见见世面,看看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

看呆!女子种菜爆红网络,网友惊呼:这都可以

来源:广州日报

哪里有中国人,

哪里就有绿绿的菜地。

最近,我们“种菜之魂”又觉醒了!

11月9日,有段女子在自家种菜的视频在网上火了。画面开头,就是一个院子里,插着一排排菜苗:

嗯?谁没见过啊?但仔细一看,下面的根本就不是土壤,而是地砖!

真·见缝插菜……

这名女子姓李,来自黑龙江哈尔滨。她说,最开始是因为农村地多,为了放粮食比较干净才铺了地砖。结果把粮食一卖,她后悔了:

她想种地!!!

“我一院子的砖也不能都起了,砖缝里面它就长草,能长草也就能长菜?”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女士开始在砖缝里种菜,没想到效果相当好:

一开始是种白菜,后来茄子、辣椒、豆角、黄瓜、萝卜等各种蔬菜全都安排上了。现在,她家夏天几乎不用买菜,冬储菜也都够吃,搞得街坊四邻争相模仿。

有西瓜:

有白菜:

还有萝卜:

李女士的操作也惊呆了网友:是真的省地!

李女士在视频里分享了她的经验。她表示,只要不挑选从下面生长的菜,就不会鼓砖。砖缝有保水、耐旱、防涝等独特的优势,再加上在东北连肥都不用施,只要细心照顾就好了。

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只有两种地:

能种菜的,和即将能种菜的。

之前,有位中国丈母娘

把种菜技能带到了澳大利亚女儿家。

她把洋女婿的花园,

硬生生改成了

满是香菜、大蒜、生姜的菜园子。

洋女婿回家看到后,

无所适从一脸懵圈……

有网友总结,中国人爱种的不仅是菜,是那股家的味道。

来源:观察者网、江苏新闻

ATOM Z3560亮相 评华硕新版 Fonepad 7

| 责编:张志成

不知不觉,华硕已经在全球平板市场牢牢占据了前五的位置。如果从其它产品线(笔电、DIY、路由)的排名来看,华硕排在目前这个位置实属正常。但由于之前对产品形态、功能覆盖没有很好地把握,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家的产品是叫好不叫座的。

逐渐接受互联网思想,越来越多的厂商学会了如何在“树立品牌特色形象”与“满足消费者需求”之间寻找平衡。对此华硕不再仅专注于高大上的Transformer Pad系列变形平板,进而开辟了两条非常务实的线,分别是Fonepad(通话)与MeMO Pad(WiFi)。

那么此次我们拿到的这款机器是”Fonepad 7“系列的新品,这条产品线自从诞生之日起便与Intel的Atom Z系列芯片捆绑在一起。对于这两个想要在移动终端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志同道合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而这几款产品也拿出了不错的销量作为证明。

■更新历程

起初“Fonepad”除了是华硕通话平板产品的系列代号之外,它还代表了具体的产品。比如第一款Fonepad系列产品(ME371MG)就是直接以系列代号命名的,随后华硕内部为三条产品线规范了命名,Fonepad的代号前缀为FE,于是也就有了这台FE375。

这款产品最初亮相于今年的台北电脑展,配置方面搭载了代号为Moorefield的ATOM Z3560四核处理芯片,屏幕尺寸、分辨率与之前保持一致(7英寸,1280*800),支持双卡双待特性(无主次卡之分,GSM WCDMA),摄像头依旧是200 500万的组合。

华硕 Fonepad 7(FE375)

除了硬件配置方面的升级之外,新款的Fonepad 7也在外观设计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采用了窄边框的设计让其更容易单手握持等。其次基于Android4.4的ZenUI 1.1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易用,这几乎已经成了我们遇到华硕产品每次必谈的内容。

记得在平板电脑刚刚兴起的时候,华硕家的TransformerPad是除iPad之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产品。能够感觉到,在那个PC行业增长逐步放缓的年代,这家厂商仿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全都在Transformer Pad系列产品上展现了出来,设计、工艺都无可挑剔。

那么把这些曾经追求极致的产品放到国内市场,它们往往能够博得消费者的关注与赞叹。但受制于收入水平等问题,这些非刚需体验改善型产品很难在推广初期得到消费者足够的信任,销量自然也就不那么好看。于是Fonepad与MeMO Pad也就应运而生了。

新款华硕 Fonepad 7(FE375)的外形比较简练比较干净

对比之下,在看过了华硕的Transformer Pad,或者是三星同类的TabS等产品后,笔者确实没能在这款Fonepad 7(FE375)上找到那种令人惊艳的工业设计。不过当我们把华硕品牌、手机平板、英特尔芯片、千元价位等标签集中在一起时便又感觉来了电。

机身背部的类肤涂层和凸起的500万像素摄像头

新款Fonepad 7宣称采用了窄边框设计,机身宽度为108.9mm。拿7.25mm的单侧边框厚度与其它平板作对比的话确实还算不错,不过与手机们比起来这个宽度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毕竟平板电脑的尺寸通常要大一些,机身内部也留给厂商更多的运作空间。

新款华硕 Fonepad 7(FE375)的机身整体宽度为108.9mm

之前与听筒放在一起的扬声器此次被单拎了出来,被放置在前面板下方品牌LOGO的下面。在我看来,这种对称的设计起码是要比之前单一开口的设计好一些。同样,这块玻璃的强度肯定也会受到上下双开孔的影响,好在机身周围被包边裹得是严严实实的。

整机做工的精细程度相比上一代又有提升

总体来说,在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新版Fonepad 7(FE375)给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看上去更清爽了,机身边缘的缝隙处理更为紧密,模具精细程度也更为精确。相比传统的平板电脑,它更接近于我们通常对于手机平板的外号“大号的手机”。

■携带体验

这次我们把通话体验和便携性什么的放在一块说。如果您很在乎这款机器的通话体验,或者就是看上双卡双待功能才下的单,也就说明您有使用这款机器替代手机的打算。那么这个时候您就必须考虑一下平时要怎么把这款新的Fonepad7(FE375)带出门?

新Fonepad 7可以单手掌握但依旧不适合放在裤兜里

通常情况下,普通消费者(身高在190cm一下)想直接将它揣在兜里就走是不太现实的。虽然走路的时候感觉还行,但只要一坐下来机身边缘就会顶到大腿根部,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不适感。所以一款背包必不可少,至于腰包的话还得注意一下尺寸。

机器可以放的进去但坐下去后马上就会有一种不适感

■通话体验

用这款机器拨带电话的时候,手掌拇指、食指的第一个关节之间需要卡住一个11cm宽的家伙,手掌虎口张开这么大一个角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其实这对于男性用户来说也不太容易。而大尺寸手机虽然无法很好地单手操作,但想要稳稳的握在手里却并不困难。

电话业务比较多的用户最好还是买个蓝牙耳机

对此笔者的建议是找一款蓝牙耳机作为替代,电话较多的选一款单耳的,喜欢看视频、听音乐的选一款双耳偏运动的。说到听筒,新机器把两个扬声器开孔都开在了机身前面板上,其中听筒和左声道扬声器共用了一个开孔,我必须给这种做减法的设计点个赞。

之前的卡托式卡槽被传统卡槽替代(免去了卡针但比较难开启)

支持双卡双待是新版Fonepad 7(FE375)最主要的特性之一,这两个SIM卡槽无主次之分且支持盲插操作。那么为了保持机身表面的整洁度,华硕将SIM卡槽与TF卡槽封在了一个防尘盖内。两张SIM卡均是MicroSIM卡的规格,防尘保护盖的开启较为费劲。

■电话短信

华硕的Zen UI系统在通讯功能方面也做了很多的优化,比如支持T9智能联系人搜索,通话与短信设有横屏操作界面,两张SIM卡的通讯记录有较好的区分方式,并且针对老年人设计了手写拨号面板。另外由于支持盲插,所以通话与蜂窝数据之间的切换也很随意。

拨号面板

通话界面

短信界面

■舒服的UI

华硕为旗下的移动产品全面部署了Zen UI系统,这是华硕从TransformerPad开始摄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后做出的最重大改变。众所周知,华硕一向是以一个出色的硬件工业设计者示人,而此次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华硕的另一面,以及它想走得更远的决心。

为了做这套系统,华硕专门从国内收了一个ROM团队,首款搭载设备是华硕旗下之前炒得很火的智能手机产品 ZenFone 5。那么平板电脑这条线紧随其后,也对这套系统进行了适配,新Fonepad7(FE375)上的这个版本已经到了1.1。

锁屏界面带有快速入口以及多种信息显示插件

Zen UI将信息呈现在桌面上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由于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相信中关村在线的老网友应该都对这套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Zen UI采用了现代设计风格,设计元素扁平化、结构布局去边框化,用高对比的配色呈现清晰的内容,用生动的色彩赋予其活力,有点类似于AndroidL Material的意思。

屏幕顶部左侧下拉为通知面板右侧下拉为快速设置面板

为了保证UI样式上的统一,系统预装应用的图标采用的都是一种设计风格,不过随着第三方应用的增多,这种统一会被很快打破。设置菜单和其它背景的配色以蓝白居多,相比原生的黑色要随和一些,另外笔者依稀记得蓝色有稳定情绪的作用。

系统预装的UI应用都是按照统一的风格进行设计的

■服务整合

在上一段文字的最后,我们提到了第三方应用设计风格的参差不齐会导致系统整体视觉上的差异。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公司帮APP厂商重新绘制图标,比如小米、锤子。有的公司选择提供SDK让厂商来适配自己的系统框架,比如联想、魅族。

还有一些公司采取了另一种做法,将服务类应用的功能直接整合到系统预装应用中,比如黑莓手机就集成了Dropbox与Evernot两款出色的应用。那么华硕的Zen UI系统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在内置的的文件管理其中与百度云、OneDrive等服务进行了捆绑。

系统内置的文件管理器对云存储服务进行了整合

在捆版了云存储业务后,用户就可以像访问普通文件目录一样访问存储在云端的文件。不过有些局限的是用户只能在文件管理器中访问/ASUS目录下的文件。另外华硕还通过引入“茄子快传”的技术预装了一款名为闪电快传的应用,当然其功能也是共享文件。

■显示面板

从这款产品的布局和定位来看,新的Fonepad7(FE375)毫无疑问是目前华硕手机平板产品线的旗舰,官方确实也为其配备了英特尔旗下最新的代号Moorefield的四核处理芯片。只不过在显示屏幕这块,华硕始终没有为该系列产品配备更高分辨率的屏幕。

理论上,IntelAtom Z3560处理芯片集成了Imagination的PowerVR G6430 GPU(APPLEA7 同款),其处理性能足以支撑1080P甚至是2K屏的带宽消耗。所以单从这点来说,新款机器的屏幕表现有些令人失望,至少是在分辨率上依旧有可以的提高的空间。

华硕 新Fonepad 7的屏幕是非全贴合的

相比目前多数采用5.0英寸屏幕的手机来说,7.0英寸的Fonepad 7(FE375)在屏幕显示面积上还是要多出不少的。对于大尺寸画面有需求的人来说,或许屏幕上的元素都放大一号这就足够了。但720P的分辨率对于一款平板来说着实不太利于它发挥大屏优势。

低分屏在查看邮件浏览网页(PC)时的体验不是很好

■显示效果

当屏幕DPI(每英寸点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分辨率的屏幕可以提供更细腻画面,比如看漫画、看电子书时图片上的文字可以更清晰。而当DPI与物理PPI同比扩大时,相同尺寸的同屏可以因此获得更多的显示内容,在浏览网页或是微博时的优势非常明显。

测试应用:多看阅读

多看阅读实际现实效果

测试应用:布卡漫画

布卡漫画实际显示效果

■设定调教

新版Fonepad 7(FE375)设有光线感应传感器,显示屏幕的亮度可以根据环境光的强度进行调节,不过由于没有采用任何全贴合的技术,所以这块屏幕在户外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回到室内情况就好很多了,并且Zen UI还提供了名为Splendid的屏幕调教应用。

系统自带的Splendid屏幕调教应用

这款机器带有光线感应传感器

评测相机,通常我们会分成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不得不说华硕在为旗下产品全线部署了Zen UI系统之后,相机应用方面的体验非常好并且一直坚持在做。在硬件方面,这款机器的镜头素质还不错,并且配备了防抖动的功能,只是光线不好的条件下快门时间有点长。

新款Fonepad7(FE375)机身背部的500万像素摄像头

看一下参数部分吧,该机前后镜头的搭配为平板上比较常见的200 500万,没有配备LED补光灯。其中后置镜头的光圈为f/2.4,等效焦距为35mm,支持AF自动对焦与点测联动。功能和界面方面由于Zen UI的引入,所以体验上会比Android原生相机好很多。

■操作界面

相机默认的分辨率为400万,如此一来可以做到画面比例为16:9的全屏取景,如果调整到500万模式两侧会有黑边。拍照按键、相册入口等交互按键分布在屏幕(取景器)的两侧,按键的大小、选取以及内部逻辑都很有条理。菜单中的设置功能也很丰富,给赞。

相机取景器界面以及设置菜单

■相册后期

不仅是前期的取景过程,Zen UI在相册以及后期应用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照片浏览页面可以查看当前照片在拍摄时的详细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分享照片,同时还提供了非常全面的且易用的后期编辑器,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完全够用了。

能够显示信息、分享、后期制作的相册

■拍摄样张(只压缩无后期)

拍摄样张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成像不够锐利,画面涂抹感比较严重。另外画面边缘的质量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色彩还原表现也比较准确。成像质量与智能手机相比要差不少,Fonepad 7作为通话平板的代表并没有起到很好地带头作用,所以不要对报太高期望。

拍摄样张一

拍摄样张二

拍摄样张三

拍摄样张四

拍摄样张五

针对移动市场,英特尔在今年的MWC2014(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发布了旗下的64位SoC解决方案,其中双核平台代号为Merrifield,四核平台代号为Moorefield,二者均可集成LTE 4G基带。那么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华硕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响应。

微软在MWC 2014上发布了代号Merrifield与Moorefield的新处理器

■首款产品

在随后的COMPUTEX2014台北电脑展期间,华硕便展出了采用Atom Z3560(Moorefield平台)处理芯片的新品,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台新Fonepad7(FE375),而在经过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后,这款产品也将正式进入量产环节,与广大消费者们见面。

Fonepad 7(FE375)作为首款采用Z3560芯片的产品亮相COMPUTEX 2014

IntelAtom Z3560 1GBRAM,这就是新Fonepad 7的核心硬件部分。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1GB内存是720P面板的默认搭配,而华硕也非常务实的这样做了。由此可见,四核 1.3GHz的Atom Z3560是这款平板硬件方面最大的看点,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一说。

两代处理芯片Z2560与Z3560的对比(图片来自Intel ARK)

Intel Atom Z3560,从名字上我们很容易察觉到这款芯片就是当初Z2560的升级换代产品。两款产品之间的差异体主要现在指令位宽、二级缓存容量,制造工艺水平、内存支持类型、GPU型号以及I/O接口等多个方面,并且这一代芯片可以选择集成LTE 4G基带。

■新的特性

1.位宽:Z3000系列芯片实现64-bit化,一个时钟周期内相比32-bit芯片可以处理多一倍的数据

2.核心:代号Moorefiled的平台使用物理四核心,而不用在借助超线程技术实现这一特性

3.指令:引入针对多媒体应用的SEE 4.1/4.2指令集,提升视频编解码、图形处理方面的处理性能

4.工艺:全线采用Intel 22nm 3-D 工艺,功耗稳定性均有大幅提升,技术领先其它FAB工厂2-3年

5.带宽:最高可支持LPDDR3-1600类型的内存,能够有效缩短数据的加载时间,降低使用功耗

6.接口:原生支持USB 3.0接口标准,可以为外接设备提供更高的电流以及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7.基带:集成XMM7260 LTE 4G基带,该基带可同时支持TD-TLE、FDD-LTE等五种网络制式

硬件配置方面,该机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换用了IntelAtom Z3560 这颗芯片,64位化、22nm工艺、物理四核等特性为它的性能表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另外相比Bay Trail平台的Z37XX、Z34XX,该芯片还引入了图形处理性能更为强劲的PowerVR G6430 GPU。

改换Imagination PowerVR系列的GPU产品,我们很赞同英特尔的这种做法。对于移动平台来说,除了对于图形处理性能方面的压力之外,应用的兼容性也是很重要的。此次与苹果A7采用相同型号的GPU,相信可以更好地去适配那些针对苹果做了优化的应用。

通过参数变化可以发现,其实在CPU部分Atom Z3560与Atom Z3735E等其它BayTrail平台的芯片差别并不是很大,而GPU部分因为PowerVR G6430的引入性能表现上应该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该机并非主打性能,所以我们就选用两款主流的APP进行一下简略的测试。

■测试软件一:AnTuTu Benchmark

虽然被网友们戏称为娱乐兔,但安兔兔系统评测这款软件依然凭借其全面的数据库,以及历代版本跑分成绩可被继承对比的特性被众多媒体、用户所采用。那么伴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成长,安兔兔系统评测已经从当初的新生代变成了现在的老江湖。目前安兔兔系统评测的最新版本为V4.3,加入了测试前内存清理等新特性。

CPU处理器性能测试软件:AnTuTu Benchmark(图片来自Googleplay)

那么从版本号进入3.0时代开始,安兔兔系统评测一直在更新着其内置的3D图形测试引擎,再加上CPU整数/浮点运算性能、内存读写性能、数据库IO以及SD卡读写等项目,整个测试平台由8项测试内容所组成,通过一套换算评分系统对用户手中设备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级SoC系统的最高测试跑分成绩仍在40000分以下。

■测试软件二:3DMark for Android

3DMark原本是Futuremark公司在PC端推出的一款专门测量显卡性能的软件,不过随着版本的更迭,3DMark已经渐渐转变成了衡量整机性能的软件,在发烧友心中更是树立起了测试标杆的形象。2013年2月,继3DMark 11之后,新一代产品以“3DMark”这个复古的名字重磅亮相。

处理器GPU性能测试软件:3DMark for Mobile(图片来自Google play)

3DMark不仅跨平台,而且在Windows RT/8平台上用到了著名的Direct X API,而在Android和iOS等移动平台则用到了OpenGL ES 2.0。3DMark移动版的测试场景依旧画面绚丽,考虑到移动级GPU的处理能力,测试场景从PC平台的三个精简到现在的一个,测试成绩可参考性很高。在最近一版的更新中加入了对简体中文语言的支持,可以说中国市场也越来越收到海外的重视了。

通过与Z37XX系列芯片的测试成绩对比来看,Z3560这款芯片的优势并不在于CPU部分的性能,毕竟1.3GHz的主频摆在那里。不过这款芯片在图形处理性能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MTK MT8382中集成的Mali-400MP2在Ice Storm Unlimited项目上的成绩还如不Z3560 PowerVR G6430的零头。

1280*800的分辨率和1GB的内存被Intel Atom Z3560完全调动了起来,使用者完全不用担心这款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任何的不流畅。并且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由于采用了与苹果 A7相同的GPU,所以在游戏方面这款产品的兼容性要好很多,并且也会有一些专为PowerVR芯片优化的现实特效。

新Fonepad7(FE375)的电池容量为3950mAh,电池部分集成在机身内部不可更换。以该机的机身三维和同类产品作比较,接近4000mAh的电池容量在7.0英寸的产品中可以排到中上的位置。得益于新芯片的加入,这款机器在续航测试方面的表现令人满意。

■游戏运行(插入一张SIM卡丨连接WiFi丨亮度100%)

虽然华硕这边没有特意强调新款Fonepad 7(FE375)是一款主打高性能的游戏平板,但是从IntelAtom Z3560内置的PowerVR 6430 GPU来看,这款机器完全可以胜任高负载大型游戏的流畅运行。所以这次我们把游戏运行测试放在了视频播放测试的前面。

GLBenchmark 2.5.1 Battery Test模式(2小时消耗40%电量)

用来做游戏运行测试的工具依旧是GLBenchmark 2.5的Battery Test模块,具体测试的模式为100%亮度30FPS。两个小时的测试过程测试消耗了40%的电量,折算下来的持续运行时间应该为五个小时。对于一款7.0英寸的产品来说,这是相当令人满意的成绩。

■视频播放(插入一张SIM卡丨连接WiFi丨亮度50%丨音量50%)

游戏测试的续航成绩着实惊艳,这也就让我们很期待这款机器在播放视频时会有怎样的表现。那么用于视频测试的资源是一段720P H.264编码的视频,恰好与7.0英寸 1280*800的面板所对应。十个小时,对于多数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满足全天用量的成绩。

播放720P H.264编码的视频(2小时消耗20%电量)

■一个问题

在续航测试环节该机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不过在几天的使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当我在设置了Exchange邮箱之后(同步日历、联系人和邮件),这款机器的待机消耗增加了不少。关屏放置一晚上,早上起来的时候机器的电量差不多就消耗没了。

开启Exchange服务后电量消耗情况有些不正常

上述情况并非偶然,在几天的使用过程中一直存在。电源管理的统计中“邮件”应用的消耗超出了正常水平,问题应该就出在这里。那么邮件作为最基本的日常应用,这个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是个别现象希望官方能早日解决。不然会大大增加充电的频率。

■编辑点评

新款Fonepad 7(FE375)的公布时间距离上一款产品FE7010很近,间隔大概在四个月左右,很明显这是两款定位并不相同的产品,前者更像是ME372(第二款 Fonepad系列产品)的升级,工业设计、处理芯片、双卡双待,这些地方的进化都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

新款华硕 Fonepad 7(FE375)横向握持效果

对于1299元的价格,给予华硕信心的是英特尔的新芯片,以及支持盲插的双卡双待设计。如果只考虑华硕自家的产品,其实新Fonepad 7(FE375)可以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了,目前唯一的短板可以说就是这块万年不变的屏幕,720P对于平板来说确实不太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